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焦虑状态,焦虑什么?焦虑自己不够成功,不够优秀。

想必大家都会有这样一个时刻:看到周围的人不断的进步,不断的取得成就,而自己一直处于碌碌无为的状态。于是想做些事情进行改变,但发现要做的太多了,要补的太多,最终还是去刷会儿抖音比较开心。

优秀是动态的

随着年龄的增长,随着对一些事物底层逻辑的分析和思考,发现成功这事还真是得慢慢来。着急没用,着急只会有两个结果:放弃或焦虑。

在想获得成功之前,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:成功和优秀都是动态的。

也就是说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状态,只要肯去改变,而且能够看到自己的改变,持续下去,总比安于现状要优秀的多。

本人几乎每周都会听听得到的《启发俱乐部》,内容本身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其实并不重要,重要的只是好奇罗胖这周又研究什么了。

就像在节目开篇时说的:七天长吗?不长,一晃眼就过去了,无非就是七次睡过去,然后七次醒过来。七天短吗?七天一点也不短,足够产生很多新的想法。比如说,读了一本书,或是跟一个有趣的人聊了个天儿,七天足以让我们变成另外一个人。

乘风破浪的姐姐

想写这篇文章一是因为最近相关的感触比较多,另外是因为看了一篇公众号的文章。

里面有这样一段话:“世界的真相是枯燥和乏味。甚至大家一看就哈哈直笑的那些脱口秀节目,背后也是跟码农差不多的熬夜改稿,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演练,对于那些大家听了哈哈直乐的段子,他们自己是笑不出来的。”

这让我想到看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时的感悟,刚开始节目中还感慨谁谁谁多么努力。后来便没有相关的内容了,为什么?因为竞争,因为竟然让所有的人都拼尽全力去努力。

也正是因为背后那种拼尽全力的努力才有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精彩。

看完之后最大的感慨是:成功或许真的有方法,有套路,有运气等因素,但即便以上都积攒全了,自己不努力还是把握不住的。

读书与写书

当明白了一些底层道理之后,真的不太爱看那些成功学、鸡汤类的文章了。最多只是情绪低落时,用来调节的辅料。现在的我更喜欢去读一本一本的书。

好的书不仅能够让你提升能力,甚至能够让你着迷。如果你还能看到作者背后的辛苦付出,能够学习到对应的精神,那收获更是巨大。

最近在读《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》,很底层,很深奥的一本书。大多数人读上几页就会睡觉的那种书。但我却读的津津有味,不断的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新奇内容,曾经的疑惑也慢慢得到解答,感慨时还发个朋友圈。

读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作者所传达的知识,还隐隐感觉到作者写书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,以及读知识刨根问底的那种精神。

近期我的新书《SpringBoot技术内幕》也开始出售,很多朋友发消息祝贺,同时也表示羡慕。但很少人知道写书过程的痛苦。那不仅仅是逼迫自己每天都学习新知识、消化新知识、输出新知识的过程,而且更是培养自己厚积薄发、延迟满足的过程。

写书的过程你要付出大量、长期的努力,在此过程中你是看不到任何收益,只能期待一年(写到出版的周期,很多书周期要更长)后能够有一个好的销售量。

说实话,如果不是编辑像黄世仁(编辑老师的自嘲)一样催稿,真的很难坚持下去。

对比一下,再想想我们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是对成功的期待都是:今天刚做一件事,明天就想获得收获?

学习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,十年寒窗考取功名。想取得一个领域的成功也是如此。

面对很多事的焦虑

回到开篇的话题,一下子面对很多要做的事,突然就焦虑了,如果不想办法化解,最终的结果肯定是放弃。

就个人而言,实践出来的应对这种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件比较重要的事,赶紧行动起来。

就像上面说的读技术书一样,我在发朋友圈时用“啃”字来形容读这本书,一点都不假。并不是说书中的内容我全部都能读懂所以才有动力读下去,而恰恰相反,书中很多内容读了好多遍都读不懂,感觉很难,所以才坚持读。

能读懂的书,其实价值反而不大,因为书中的内容你都知道了。同时,大家都读不懂的书,你通过努力读懂了,那便是过人之处。

小结

对于个人而言,现在做事不再那么急了,特别是期待成功的事,都把周期规划的很长。因为着急是真的没用,而且还会出现副作用。反而是拿出蚂蚁啃骨头的劲儿来,慢慢来。最终的结果反而是“慢就是快”。

下一本书已经与出版社签约,差不多又是一年的周期。在这本新书,在新的人生阶段,准备拿出“啃”的精神,来逐一克服遇到的难题。

有感而发的一篇文章,还有很多内容没写进来,只想告诉大家:静下心来把眼前的事做好,把期待收获的周期拉长。



几乎所有的成功都是厚积薄发插图

关注公众号:程序新视界,一个让你软实力、硬技术同步提升的平台

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程序新视界原创文章,转载必须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链接

本文链接:http://choupangxia.com/2020/09/13/success-2/